您的所在位置:首页--行业新闻detail
我过海绵钛发展势头迅猛
[作者:www.hongsenti.cn 来源:钛板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2-14 11:54 文章录入:本站]
        我国的海绵钛工业发展起步于1954年,两年之后的1956年正式酝酿钛合金研究与试制。当时是在重工业部有色金属综合研究所试制出少量海绵钛后,先在非自耗电弧炉上熔化成钛板、锻成钛棒,测试性能,据悉,现在都还保留着当时的样品,成为我国发展钛金属史上的宝贵文物。在此之后,自行设计制造了实验室用的非自耗电极炉和自耗电极炉,是在氩气氛下熔化纯钛。1958年有色所正式成立了合金加工研究室,开始系统地研究钛合金及其冶炼设备,设计制造了我国第一台生产用的自耗电极电弧炉,同时还试制出了国际上已经成熟的BT3、BT3—1、BT5—1、BT6和BT8共6个牌号钛合金,并试验加工成材,这是我国钛材料的首批牌号,为钛的应用开辟了道路。同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也开展TB10等钛合金的研究。1960年,沈阳苏加屯加工厂(现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建成了我国第一个钛材加工车间,1964年开始成吨生产钛材,使当时飞机等军工产品试用钛材有了可能,也标志着我国钛材加工生产开始进入发展阶段。
        在海绵钛发展阶段的1964年至1971年期间,我国钛材加工的重大成就是建成了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现宝钛集团)和宝鸡有色金属研究所,这个厂最初准备建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1963年开始与日本、英国的厂商谈判引进钛的熔炼、板材、管材加工设备和物理化学检测及研究设备。1964年提出三线建设后,决定将有色金属研究院所订购的全套仪器设备加上该院原有的合金加工、物理机械性能检测设备连同科技人员、熟练工人全部调往宝鸡。在建厂过程中又从德国引进了3150吨全自动挤压机。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是我国第一个稀有金属材料专业厂,当时建厂的特点是三结合:把具有技术力量强的、门类齐全的新材料研究所;拥有真空钛标准件、热冷板材、管材、棒材、线材和铸造的生产厂;仪表设备制造厂三者结合在一起。三结合的综合体是有利于迅速发展新材料的一种组织形式。这期间,国内从事钛和稀有金属加工的单位还有科学院系统的沈阳金属研究所、上海冶金研究所,冶金系统的上海钢铁研究所、上海有色金属研究所、三机部的六院六所,工厂除苏加屯有色金属加工厂、抚顺钢厂外,还有上钢三厂和五厂,这些科研院所及企业对发展我国钛材加工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也许是建厂时的三结合特点奠定了现在宝钛集团在我国钛加工企业领域的龙头地位,宝钛集团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钛及钛合金加工生产科研基地。我国第一颗氢弹的爆炸成功、第一艘核潜艇的胜利下水、第一颗软着陆卫星顺利返回地面,首次向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神舟号宇宙飞船等都有陕西钛棒厂家宝钛集团做出的巨大贡献。在宝钛集团企业形象宣传册上有几个浓缩了钛金属纵深发展的中国字格外耀眼:智慧金属·钛时代。
       相信,随着第三金属钛的纵深发展,随着钛材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智慧金属钛的时代将向百姓的生活迎面而来。
申明:本文出自宝鸡市弘森钛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内容为自己所写,部分信息来自于互联网,如因此而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会立即修改,如有转载本文请留下网址,谢谢您的浏览( http://www.hongsenti.cn )。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宝鸡弘森发布的钛行业新闻: